中国头条 > 教育

点燃乡村教育希望的火炬 安徽省教育厅驻村教育精准扶贫的“炎刘模式”

时间:2020-08-04 18:16

来源:作者:点击:

2016年3月14日,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《安徽:教育精准扶贫的“炎刘模式”》的文章,教育部新闻办更是将“炎刘模式”定格为“教改新举措”,予以高度评价。

地处安徽寿县东南的炎刘镇,交通闭塞,经济落后,属国家级贫困地区。受经济条件限制,炎刘镇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、师资力量有限、师生流出现象严重。教师年龄结构、专业结构失衡,学历层次低,教育观念落后。留守儿童较多、很多学生学习观念淡薄。全镇很多小学缺乏英、音、体、美等课程的专业教师,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从来没开设过艺术课,没有组织过六一儿童节活动……

“扶贫必扶智”、“治贫先治愚”,习近平总书记在《给“国培计划(2014)”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》和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,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,多次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性。党中央也为国家教育扶贫战略的实施做出一系列的布署,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实施“五个一批”工程,发展教育脱贫位列其一。

“教育厅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,要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要求,把‘教育扶贫'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”,安徽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到村走访调研时专门强调。

2015年,经省教育厅安排,厅驻寿县炎刘镇李桥村扶贫工作队牵线,寿县炎刘学区与淮南师范学院合作开展实施了教育精准扶贫项目——大学生顶岗支教活动。活动被总结提炼为“大学校与小学校,大学生与小学生”多方共赢的教育精准扶贫“炎刘模式”,受到各界关注。截至2019年上半年,已先后组织开展了8批共268名大学生,在炎刘学区9所小学开展顶岗支教扶贫活动,并且范围不断扩大,逐步拓展到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、凤台县、毛集区、新疆和田等贫困地区。四年来,计有16300多名学生受益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,受到了省教育厅、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、受援学校、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。

支教大学生的到来给当地基础教育带来了新气象,几乎所有扶贫支教点的校风校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据统计,项目实施一年多来,就有40多名辍学的孩子回到学校。

大学生们课堂内外与小学生打成一片,利用早中晚对一些留守贫困儿童进行辅导,开展家访,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,赢得了家长的喜爱和好评。

他们用青春活力和专业素养,带着小学生组建各类兴趣小组,组织开展体育比赛、趣味运动会、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。他们把学校功能室作为自己发挥专业特长和提升专业技能的主阵地,上音乐、体育、美术课程,指导学生阅读、做实验,开展各类文体活动,把学校的功能室变成了小学生们学习的乐园,让农村的校园动起来了,活起来了,也美起来了。

这种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的做法被凝练为“炎刘模式”。

顶岗支教活动有效充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,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,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。同时,活动也为大学生搭建了锻炼平台,提升了大学师范教育质量。

城乡学校结对帮扶 打造“炎刘模式”升级版

“教学水平城市化,素质教育现代化”,为实现这一教育扶贫的目标,经省教育厅驻炎刘镇李桥村扶贫工作队牵线搭桥,合肥市蜀山区名优学校通过教育干部挂职锻炼、教师互派、专家讲座、名师送教以及学生互动等方式,与寿县炎刘学区学校开展了结对帮扶共建活动。

2018年11月9日,合肥市蜀山区南岗小学与寿县炎刘镇吴桥小学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。双方在学校管理、教师发展、教育教学、学生发展、办学条件、文化建设、网络互动等方面帮扶共建,通过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实现共同进步发展。

2019年1月3日,南岗小学师生到吴桥小学开展结对共建活动,为吴桥小学所有的学生分发了围巾和手套,送上冬日的温暖。来自南岗小学的孩子们现场写春联送祝福,并教结对的孩子学写书法。此次帮扶最重要的活动是送教活动,南岗小学精心挑选了轮滑、小古文、京剧等5节特色课,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。“今天的音乐课很不一样。”吴桥小学吴浩冉同学说,来自南岗小学的董老师上课很有趣,音乐课让他们学了京剧,不但教他们唱,比划了手势和动作,还给他们展示了脸谱、介绍了生旦净末丑等。上完课后,双方还一起进行了教研活动。

(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仅代表作者言论,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,本网站声明免责,也不承担连带责任。)

【责任编辑:admin】
热图 更多>>
热门文章 更多>>